4月17日14点30分,财政税务学院全球财政学术战略团队跨学科研讨在文泉北601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对等关税与全球经济秩序重构”。参会领导和嘉宾有财政税务学院院长张克中教授、法学院杨洪教授、法学院侯卓教授、工商管理学院毛海涛副教授和财政税务学院万欣副教授。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财政税务学院的田彬彬教授、亓寿伟副教授、孙玉坤副教授、鄢伟波副教授、高思涵副教授等老师,以及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会议由财政税务学院财政系主任祁毓教授主持。与会师生就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期宣布对全部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政策及其中国应对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
法学院杨洪教授认为,对等关税政策违反了客观经济规律,也不能帮助美国实现制造业回流和让逆差清零的目的。对等关税不仅破坏了多边贸易体制,还可能会导致世界经济整体衰退,使全球产业链面临毁坏重构的风险。杨洪教授建议,中国要坚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推进产业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积极推进国内法律法规与国际经贸规则的衔接适用。
法学院侯卓教授从对等关税的认识着手,讲述了美国对等关税产生的历史、测算方式,解释说明了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为什么存在重大的偏差。侯卓教授认为,美国的贸易失衡和财政赤字,是早期牺牲产业工人利益为代价转移产业链、经济过度金融化的必然结果,这又将进一步推动美元霸权的衰落。
工商管理学院毛海涛副教授围绕对等关税合规性、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行动策略进行了分析。毛海涛副教授认为,等关税看似实则不对等,因为GATT1994的第28条提到“关税减让谈判要充分考虑特定成员和特定行业的需求,特别是考虑欠发达国家的特殊需要”。其次,此次关税战使得中国产品无法通过转口贸易进入美国市场,对中国尤其是浙江等沿海省份的影响更大。最后,中国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出口转内销、畅通内外贸转化通道,并在美债危机等视野下做进一步考察。
财政税务学院万欣副教授从对等关税和收入不平等的视角进行了论述。万欣副教授认为,关税战的背后是因为现有全球产业链没有做到社会共享、全球共享,从而造成国与国之间、国内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的群体撕裂。万欣副教授建议,要构建一个多元的全球化,允许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全球化体系,从而构建一个在冲突中寻找共生,在竞争中创造共识的全球经济秩序。
张克中教授以“国家与市场:对等关税的政治经济学”为题进行了报告。张克中教授从国际关系理论为切入点,讲述了国与国之间的行动规则,并在全球经济版图变动的基础上,解释了当前国际贸易规则变化的原因,并基于税收、产业保护和互惠贸易说明了美国关税政策调整的核心逻辑。最后,张克中教授呼吁中国应该以“二次入世”的决心开展新一轮改革开放,改变重生产、轻消费的经济结构,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开展多元化、可持续的国际合作机制,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并扩大内需,最终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
祁毓教授对嘉宾们的报告进行了总结,即从程序正义和分配正义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中的规则、秩序和福利分配问题,从理念创新、政策创新与国际合作机制创新提出了中国之策。现场氛围热烈,与会的师生分别就对等关税中的资本获利、美国债务可持续、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持续交流讨论。
最后,张克中教授代表全球财政学术战略团队对各位参会嘉宾的精彩报告表达了感谢。同时,同学们踊跃参与发言,加深了对于经济现实的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至此,全球财政学术战略团队跨学科研讨取得圆满成功。